传真:
电话:
邮箱:
邮编:
地址:
摘要
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关乎扶贫事业的成败与可持续效用。如今,我国在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医务社会工作者作为健康扶贫的多元主体之一,引入健康扶贫工作中,以医务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专业优势,更多地从需求侧,即患病贫困户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提高健康扶贫效果。同时,在理论研究视角上,采用社会工作学科理论,即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进一步探究社会工作如何介入面临经济和健康双重风险的边缘贫困户,并构建有效社会支持网络。以期本研究成果能全面、科学、持久地提高贫困者的健康水平,并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健康扶贫;医务社会工作;社会支持网络
正文
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关乎扶贫事业的成 败与可持续效用。健康扶贫兼有艰巨性、长期性和 复杂性,如今健康扶贫又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 键时期,其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一劳永逸的扶贫思路绝对行不通。换句话说,到2020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完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之后,健康扶贫仍需作为夯实乡村振兴健康基础的重要抓手, 并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均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健康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统计发现,2017 年全国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已经脱贫了581 万户,脱贫进度与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保持同步。与此同时,不少学者调查发现,开展健康扶贫实践过程中还面临诸多现实瓶颈问题。为提高健康扶贫工作实效,以往已有学者意识到,健康扶贫需要多部门协同下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有学者认为,健康扶贫工作应通过多元主体建立多路径健康保障体系。姚奕指出,多元主体包括商业保险公司、医疗服务提供方、民政部门、扶贫组织等,各主体各司其职,为健康扶贫工程贡献合力。王高玲等从制度供给视角出发,提出要对健康扶贫制度加以优化。张怡青等认为做好顶层设计是完成 “输血式”健康扶贫向“造血式”健康扶贫转变的前提。徐娜等表示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设计的同时,要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健康扶贫机制不断完善。
尽管相关领域学者越来越意识到完善制度设计,激励多元主体参与对健康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 性,但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学者们更多是从供给侧、宏观政策角度来设计健康扶贫的优化路径,很少有学者以特定的专业理论为支撑,从需求侧分析 健康扶贫干预对策。在有关多元主体参与健康扶贫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只停留在论述多元主体参与 的必要性上,对其中所涉及特定主体应承担的具体 任务则比较模糊,没有做出明确论述。由此可见, 关于健康扶贫优化路径中多元主体的微观研究是比较薄弱的,亟待加强。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医务社会工作者作为健康扶贫的多元主体之一,引入 健康扶贫工作中,以医务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 自助”的专业优势,更多地从需求侧,即患病贫困户 的角度来考虑怎样提高健康扶贫效果。同时,在理 论研究视角上,采用社会工作学科理论,即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以进一步探究社会工作如何介入面临 经济和健康双重风险的边缘贫困户,并构建有效社 会支持网络。
医务社会工作者参与健康扶贫的发展历程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范围最初仅限于医院或济贫院中的医疗服务,服务内容有限,主要是经济和医疗服务两部分。1900 年以后,伴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及美国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兴起,患者生理疾病得到有效治疗 的同时,影响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逐渐受到重视,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范围也明显扩大。在转型期,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主要涉及医疗与非医疗健康服务两大领域。现阶段,我国已把健康扶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健康扶贫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与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结合,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因 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 康水平,为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由此可见,精准健康扶贫与专业医务社会工作之间存在高度契合性,主 要表现在二者对于个体疾苦的极大关注、对于社会 公正的自觉追求、对于科学方法的推崇等3 个方面,这决定了在专业医务社会工作理念与价值、技巧与方法的指引下,医务社会工作在健康扶贫工 程中可发挥专业优势,并有所作为。
医务社会工作在整个发展历程中,都表现出对困难人群和弱势群体处境的极大关注,秉持尊重个人尊严的服务理念和准则,将帮助面临风险的社会个体摆脱困境、克服困难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着力点,并致力于激发个体的潜能,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终极目标。专业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健康扶贫,一方面可以瞄准显性和隐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对象,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原因,从而为贫困户规避经济和健康双重风险开具科学合理的“药方子”。专业社会工作对贫困帮扶的重点从经济救助过渡到能力提升,致力于对贫困群体的赋权、重建其社会资本以及个人资产建设,逐渐从救济型贫困治理过渡到发展型贫困治理。从社会层面上看,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对不公正现象进行干预,以促进社会公正。与传统行政工作不同,社会工作以促进社会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在于以人为本,运用专业理念和价值观加以指导,协助弱势群体挖掘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进而促进社会公正。
医务社会工作者因具备专业的介入技巧和科学的介入方法,相较于医生而言,其除了关心服务 对象的生理病痛,更加注重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评估 并处理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在缓解服务对象的 心理和社会压力、整合医疗资源、协调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效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务社会工作者一般通过个案辅导、团体技巧、社区资源调动、咨询、培训等多样化的介入途径,应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四大方法开 展帮扶工作。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健康扶贫的一般工作思路是:充分尊重贫困者的主体性地位,通过 系统的科学方法了解贫困者困境,从贫困者需求角 度出发,提供个体化、人性化的社会服务;同时发挥 整合资源的能力,将现有的各类医疗保障资源、经 济援助项目、部门人才技术等整合调动起来,综合、精准施策,切实拔掉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贫困问题的“病根”。医务社会工作具备独特的人文关怀特质,是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辅助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健康扶贫总体目标的实现,推 进健康扶贫工程行稳致远。
社会支持网络与健康扶贫的关系
1、社会支持网络概念
20 世纪50 年代初社会支持作为一个科学专业术语被正式提出。至此,学界内众多学者纷纷基于自身理论视角,开始对社会支持展开学术研 究。如今,关于社会支持一词的内涵界定众说纷纭,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国外学者 Thoits从社会支持的功能出发,将“社会支持”的内涵界定 为“重要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 等为某个人所提供的帮助功能,包括社会情感帮 助、实际帮助和信息帮助”。
就国内现有研究来看, 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以下几种:① 蔡禾等指出,社会支持是指各种社会形态对社会脆弱群体即社会生活有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② 贺寨平从社会网络视角对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作了定义,即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个人能加以利用 获取各种资源支持的社会网络,通过社会支持网络 的帮助,个人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危机,并维持正常的生活运转。③ 赵凤指出,社会支持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会资源,对弱势群体带来的健康效应不容忽视。
2016年,15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发挥协同互补作用,形成保障合力,以提高农 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健康扶贫,既要注重对贫困者从资源上予以支持,又要注重从权利、机会、自主能力等方面予以支持。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致力于构建贫困者社会支持网络并使该网络发挥相应作用,以切实保证健康扶贫目标的实现。肖水源将社会支持操作划分为3 个维度,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主要指物质层面的援助;主观支持主要指情感层 面的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使用情况。
2、社会支持网络在健康扶贫中发挥的作用
医务社会工作者应用社会支持的方法和理论, 参与健康扶贫工作时,主要扮演以下角色,即信息提供者、资源整合者和沟通促进者。医务社会工作 者在健康扶贫中扮演的特定角色决定了医务社会工作者不仅能促进患病贫困者疾病的康复,而且还 能为健康扶贫过程中出现运转障碍的患病家庭、医 疗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专业的社 会工作服务。同时,医务社会工作者还能为就医者 提供解决问题的渠道、心理慰藉和社会资源支持等,从而预防社会问题的产生,促进健康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医务社会工作者应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将国家政策和社会服务有机地衔接起来,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健康扶贫政策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健康扶贫政策提供重要支持,从而优化健康扶贫运行工程。
健康扶贫实施现状
健康扶贫的目的是为了让贫困人口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卫生服务,减少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的 发生。总而言之,健康扶贫要让患病贫困户“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2018 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健康扶贫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医疗费用和人均自付比例同比下降,其中人均自付比例为15.8%,较2016 年下降26.6%。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也逐年下降,意味着能让 更多的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在“看得好病”方面, 政府针对大病、慢病、重病患者实施分类救治策略, 累计900多万患者得到分类救治,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扩大到21个病种;就“看得上病”而言,统计发现,目 前已有 963 家三级医院与所有贫困县 1180家县级医院建立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网络, 年均超过3万人次的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贫困县 县级医院进行帮扶等。上述统计数据反映出,随着 健康扶贫工程持续、深入地推进,扶贫工作已经取 得一系列显著成绩: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保障水平 逐年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不断加快, 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深入,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动员社会力量取 得实质进展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调查数据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在所有贫困户中占比44.1%。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表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数据来 看,在各种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返贫在各地区都 排在最前面。由此可见,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形势较严峻,且其也是脱贫攻坚战役中的“绊脚石” 和“拦路虎”,健康扶贫任重而道远。健康扶贫精准 识别度较差,政策认知度不高,物质与精神等资源 供需配置不均衡,医患信息不对称及关系紧张等问题依旧较为突出,相关部门必须加以重视。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理论依据,从贫困者 个体、关系网络和政策环境3个层面加以分析健康 扶贫施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1、贫困者自身能力欠缺
大多数患病贫困户居住在贫困边远山区。该群体往往文化程度不高、健康意识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同时,他们的经济条件也较差,支付不起较高的医疗费用。
尽管贫困者非常需要健康扶贫,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他们对健康扶贫政策的认知存在偏差,具体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其一,贫困者主动寻求救助的意识不强,同时不清楚向哪个部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其二,部分贫困户对政府实施健康扶贫的目的认识不明确,想方设法去获取超出自身实际需求的医疗资源,形成“小病大看”的不良风气,甚者有企图依赖国家相应救助保障浑噩度日的想法。
2、贫困者社会关系网络作用发挥不充分
贫困者的关系网络可以划分为2 种,即正式、非正式健康扶贫关系网络。健康扶贫困境出现的核心原因在于正式和非正式健康扶贫关系网络没有有效整合,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正式健康扶贫关系网络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等。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在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时,均存在一定的问题:①政府部门方面。首先,在健康扶贫工作推行中,由于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分歧,衔接机制又不完善,未能将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一张有机的“健康扶贫网”。尤其在医疗保障办理方面,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畅,效率低下,无形之中给贫困户医疗报销造成诸多阻碍,增加了贫困户住院就医的负担。其次,相关部门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前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没有精准评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物质和健康需求,导致物质和健康资源供 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不高。与之相对应的是, 在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之后,相关部门没有细致深入 地评估健康扶贫效果。具体深入健康扶贫的部门其工作重点多在健康扶贫的数量和形式上,而对健 康扶贫的质量和内容重视程度不够,“交差式健康扶贫”情况不胜枚举。②医疗机构方面。乡村诊所缺乏配套的医疗资源,尤其是缺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在贫困地区,乡村医生除了日常的治疗任务,还得承担许多医疗行政事务,如健康脱贫工程医疗服务证和慢性病卡的制作及发放,慢性病家庭定期随访,给患者讲解医保报销流程,宣传和普及健康扶贫政策和基本健康知识等。而医护人员精力有限,繁琐的医疗行政事务势必会分散医生的精力,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生工作积极性。另外,乡村医生很少给予患者情感支持,日常医疗工作以提供生理治疗为主。这种医疗行为缺少人文关怀,且在这个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也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医患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长久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健康扶贫工作效果。
非正式健康扶贫关系网络主体包括家人亲戚、朋辈邻里等,目前该网络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①就家庭内部来看,来自家人的支持与关爱对患病贫 困户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精神安慰。但是贫困户的家庭相对而言比较封闭,往往未能充分发挥家庭功 能;加之贫困户的信息较闭塞,同外部进行资源互通的能力不强,导致家庭支持系统薄弱。因此,必 须从“扶志”和“扶智”两方面对这类家庭进行帮扶, 增强家庭的内生动力,否则扶贫的效果不会持久。②就家庭外部环境来看,贫困户与外部成员(朋友、邻里)的互动频率、有效性和强烈程度均不高,导致 他们连接在一起后,只能形成脆弱的支持网络。有 的贫困户与外界的互动基本为零,甚至没有形成自 身必要的非正式支持网络,更不能期待该支持网络 给贫困户提供健康照顾、情感支持与经济帮扶。
3、健康扶贫政策不完善
当前,健康扶贫政策还不够完善。现有帮扶政策未对不同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患者的患病种 类和贫困程度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尤其是未能制 定确切的防治策略。此外,健康扶贫工作需要建立 动态管理机制,实时精准更新档案数据,但在扶贫 过程中涉及部门较多,导致采集的数据极容易出现 偏差,加之整个扶贫运行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相 关人员在开展贫困户建档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真正贫困户被遗漏,而一些非贫困户被建档的情况。这也是我国当前健康扶贫体制存在问题的一个具体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如今进入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期,必须着力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医疗保障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我国医保政策已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并实行政策倾斜,以保证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健康扶贫政策中部分概念的界定较模糊,地方政府对政策理解出现了偏差,部分贫困地区对贫困人口实施多重医疗保障,从而导致医疗保障水平过高,出现了看病不花钱反而挣钱的现象。这不仅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还会诱使贫困户小病大看,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提高健康扶贫效果的策略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通过强化贫困者社会支持网络来提高健康扶贫效果。医务社会工作者将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应用于健康扶贫工作中,主要为了实现两大目标:① 整合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等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患病贫困者尽可能规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②增强贫困户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其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本研究将结合社会工作实务中通用过程模式
(接案、评估、计划、介入、评估、接案)来阐述医务社会工作者如何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开展具体的健康扶贫工作,进而强化贫困者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社会支持网络。
1、精准救助,激发贫困者个体潜能
微观社会支持网络属于服务对象个体内部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医务社会工作者参与健康扶贫服务的第一步是需要通过多方渠道搜集贫困者的相关信息资料,运用澄清、关怀、鼓励、支持等专业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当医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初步建立专业关系后,则需要通过多次面谈,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目前急需解决的健康问题。在解决健康问题上,医务社会工作者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在协助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要更多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增强服务对象的治疗信心,并为他们讲解基本的医学知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此外,医务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服务对象正确理解健康扶贫政策带来的福利保障,并告知他们要合 理利用医疗资源,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发展。同时,医务社会工作者要培养服务对象借助国家相 应政策开展自我救助的能力,把“扶贫”提升到“扶 志”和“扶智”的高度。
总之,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同时,还需注重调动服务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服务对象主动参与解决自我问题的意识, 进而促进服务对象自我成长。
2、资源评估,强化贫困者社会支持网络功能
医务社会工作者参与健康扶贫的工作重点是强化贫困者的整个社会支持网络功能。所以,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健康扶贫工作之前,需对贫困者的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中支持成员的能力与资源、支持成员的意愿强度、支持成员与贫困者的互动关系进行评估,明确需要重点拓展和干预的社会支持关系。
完成社会工作的评估和计划后,即可进入介入阶段。医务社会工作者要从资源整合、沟通协调等方面出发,帮助患病贫困者获得来自家人朋友的照顾与支持,协助贫困者获得来自医疗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随着医务社会工作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同医护人员及时沟通,了解患者的治 疗方案及医疗开支,进而做好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 通桥梁,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康复进度及医药费用。同时,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介 入过程中需要促进健康扶贫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并和相关部门一起探讨优化 健康扶贫策略,以提升健康扶贫工作的公平性,进 而提高健康扶贫工作效率。
后期进入社会工作的评估阶段,采用社会工作专业评估流程,对健康扶贫工作效果进行评估,为健康扶贫相关部门后续开展查漏补缺工作提供参考,以推进健康扶贫的不断完善。
3、政策倡导,助力扶贫政策日臻完善
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动员贫困者支持体系里的所有社会力量,包括贫困者本人,使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各个成员均恰当地发挥支持效用,以此保障健康扶贫政策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健康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完成政策咨询、政策宣传和政策倡导。具体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健康扶贫政策,为患者和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帮助他们了解医疗管理办法、医疗事务处理流程和相关法律条文等,从而提高患者和相关部门对健康扶贫政策的掌握程度。同时,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利用相应的网络媒介,加强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帮助相关群体更好地了解政策规定,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效果。此外,医务社会工作者参与健康扶贫工作时,通过应用社会工作技巧获取健康扶贫一手资料,为相关部门完善健康扶贫政策提供参考,进而优化健康扶贫政策与服务之间的有机衔接。
结论与展望
医务社会工作者应用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健康扶贫工作,这不仅能壮大专业扶贫队伍,而且还能完成“输血式”健康扶贫向“造血式”健康扶贫的转变。在健康扶贫实施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者不仅要为贫困者提供精神支持,还要培养服务对象借助国家相应政策开展自我救助的能力,把 “扶贫”提升到“扶志”和“扶智”的高度。
帮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是健康扶贫的重点工作。由于疾病不可杜绝,相伴而生的贫困风险就有可能长期存在。而健康又是人类生存的一项基本权利与保障,所以健康扶贫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当前,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研究健康扶贫的相关理论较少,但专业社会工作与健康扶贫服务对象、目标、服务内容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性,相信未来该方面的研究会越来越多,专业社会工作将为我国的扶贫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7 月9 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 OL].(2019-07-09)[2019-07-21].http://www.nhc. govc.n/xcs/s7847/201907/d4a6c6559b5c4ed0ac549 d46a03d532es.html.
2、李汉才.健康扶贫难在哪[J].人民论坛,2019(3):56-57.
3、方鹏骞,苏敏.论我国健康扶贫的关键问题与体系构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10(6):62-63.
4、姚奕.发展完善多层次多主体的健康扶贫[N].中国保险报,2018-03-14(4).
5、王高玲,叶天瑜.基于制度供给视角的健康扶贫政策探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8,37(1):17-20.DOI:10. 7664/CHE20180104.
6、张怡青,王高玲.系统论视角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基于制度层面的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8,32(9):28-31.
7、徐娜,田固.医疗救助在健康扶贫中的作用及思考[J].中国医疗保险,2016,11(11):34-36.DOI:10.369/j. issn.1674-3830.2016.11.007.
8、BLACKBURN C.Povertyandhealth:workingwithfami- lies[M].MiltonKeynes:OpenUniversityPress,1991.
9、GOLDSTING D.Expandinghorizonsinmedicalsocial work[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1995.
10、吴宗友.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7.
11、刘继同.转型期中国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范围与优先介入领域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2006,22(1):7-8.DOI:10.3969/j.issn.1008-2689.2006.01.002.
12、中国政府网.《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政策解释[EB/OL].(2016-06-21)[2019-01-12].http://www.gov.cn/xinwen/2016 - 06/21/content _ 5084097.htm
13、高飞,向德平.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可能性与可及性[J].社会工作,2016,6(3):17-24.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6.03.003.
14、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组编.中级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
1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3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6、王一帆,孟楠.国外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发展、现状及启迪[J].卫生软科学,2010,24(6):566-568.DOI:10.3969/ji.ssn.1003-2800.2010.06.030.
17、 熊怡.ITP 环形模式在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J].中国社会工作,2019,21(7):36-39.
18、柴双.医务社会工作参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探讨———分析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J].中国社会工作,2017,36(12):4-7.DOI:10.3969/j.issn.1674-3857.2017.36.002.
19、唐文.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学人文关怀的使者[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9):41-43.
20、张羽,邢占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J].心 理科学,2007,30(6):1436-1438.DOI:10. 3969/ji.ssn.1671-6981.2007.06.037.
21、周林刚,冯建华.社会支持理论——— 一个文献的回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26(3):11-14.DOI:10. 3969/ji.ssn.1002-5227.2005.03.003.
22、蔡禾,叶保强,邝子文,等.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村居民寻求社会支援的社会关系意向比较[J].社会学研究, 1997(6):10-17.
23、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1):76-82.DOI:10.3969/j.issn.1000-4777.2001.01.015.
24、赵凤.社会支持与健康:一个系统性回顾[J].西北人口,2018,39(5):21-29.DOI:10.3969/j.issn.1007- 0672.2018.05.003.
25、人民健康网.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EB/OL].(2017-03-21)[2019-02-03].http:// health. people.com.cn/n1/2017/0321/c14739 - 29157995.html.
26、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4):183-186.
27、杨义凤.灾后残疾人在院康复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与优化——— 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J].社会工作,2016,10(5):112-119.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6.05. 010.
28、新华网.我国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负担[EB/OL].(2018-10-22)[2019-03-04].ht- 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18 - 10/22/c _ 1123591828.htm.
29、中国新闻网.习近平铺设“健康之路”[EB/OL].(2018- 10-13)[2019-02-01].https://www.chinanews.com/ gn/2018/10-13/8648880.shtml.
30、陈楚,潘杰.健康扶贫机制与政策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8(4):23-25.
31、冯荣.狠抓健康扶贫工作不放松[J].人民论坛,2019(3):58-59.
32、汪三贵,刘明月.健康扶贫的作用机制、实施困境与政策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0(3):82-91.DOI:10.14100/j.cnki.65-1039/ g4.20181204.001.
33、王夏玲.健康扶贫工作中的“短板”需补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5.DOI:10.3969/j.issn.1007-614x. 2019.03.001.
34、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J].旗帜,2019(5):7-8.
35、耿道颖.健康扶贫中的医务社会工作[J].中国社会工作,2017,27(9):4-6.
作者: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熊怡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西南大学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王友华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李玥